航空宇航信息与控制系由沈强长聘教轨副教授担任系主任,庹红娅副研究员担任党支部书记,拥有教授/研究员7名、副教授/副研究员7名、助理教授1名、讲师/助理研究员5名,其中,“973“首席科学家1名,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,“百千万人才工程”国家级人选1名,国家重大专项专家3名,军委科技委专业技术组副组长1名。该系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专项、国家863重点项目、国家973,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国防基础研究和上海市及部委科研项目等,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。
研究方向:
1)空间变结构柔性操控;
2)仿生飞行器感知与控制;
3)先进机载系统技术;
4)目标跟踪与信息融合。
科研环境:团队主要从事航空电子、空间柔性操控、多源信息处理研究。与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合作建立了联合实验室。团队拥有空间柔性操控地面验证系统和航空电子三维视景系统、综合航空电子仿真验证平台等大型设备。
科研成果:“十二五”以来,课题组承担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、973项目子课题、国家自然基金、军科委创新局创新项目、KZ重点项目、国防基础科研项目、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项目合计30余项。近5年来课题组累计发表论文50余篇,其中SCI、EI、ISTP收录40余篇,其中包括《IEEE Trans. Automatic Control》、《IEEE Trans. Cybernetics》等国际权威期刊。申请或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18项。出版学术专著4部其中在Springer Publishing上出版英文学术专著1部、专著一章,团队成员先后获上海市、教育部科技进步奖2项。
空间柔性机器人系统 空间机器人地面验证系统
三维视景系统
研究方向:
1)导航抗欺骗技术;
2)GNSS失效场景下的导航系统;
3)GNSS空间服务空域SSV性能研究;
4)Autonomous System;
5)GNSS/INS组合导航。
科研环境:团队主要从事卫星导航信号与系统、组合导航理论与技术、GNC一体化技术研究。与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有限公司有合作实验室。拥有带恒温箱单轴伺服转台、姿态模拟器、微纳卫星GNC气浮台测试系统、卫星抛物面伺服跟踪天线等大型设备。
科研成果:先后主持863计划项目、中欧伽利略合作计划项目、北斗专项、上海市科技攻关重大项目、上海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、国家自然基金等科研任务40余项。在伪卫星技术、卫星导航脆弱性监测评估技术、以及MEMS紧组合导航技术等方面取得国内领先成果。
近5年来,课题组累计发表论文60余篇,申请或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11项其中授权6项,5项公开,申请并授权软件著作权5项。
组合导航实验室设备 电动力绳系试验设备
研究方向:
1)先进航空电子;
2)智能信息处理。
科研环境:团队主要从事智能信息处理、航空电子综合研究。与民机试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、上海强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有合作实验室。拥有民机座舱仿真平台、物理样机测试电子柜、民用飞机空地一体化试飞验证平台等大型设备。
科研成果:课题组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“面向大型飞机综合化航空电子系统安全性基础问题研究”项目课题、国家自然基金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项目(863)、工信部民机专项、航空基金、国防基础科研项目、上海市科委科技攻关项目、上海市科委国际科技合作基金项目、中航工业产学研、中航工业航空科学基金等项目合计40余项。在飞机环境综合监视系统研制中,建立IMA架构下综合环境监视系统AESS/ISS核心模型WXR\TAWS\TACS、功能融合模型、综合告警与优化策略,解决ISS深度综合化安全性基础问题,建立具有核心模型的数字-原型-物理仿真器,打破国外供应商对关键技术核心垄断,ISS仿真器已被C919航电系统集成验证试验台SIVB采用。此外,实验室在多源信息融合基础理论,及基于图像的目标检测和跟踪领域也取得了大量成果。
近5年来课题组累计发表论文40余篇,其中SCI、EI、ISTP收录22篇,申请或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10项其中授权8项,2项公开,申请并授权软件著作权1项。出版学术专著2部,团队成员先后获上海市、教育部科技进步奖2项。
民机空地一体化试飞验证平台
研究方向:
1)航天器姿态与轨道动力学;
2)航天器精密编队设计与控制;
3)航天器网络体系设计与高效协同规划;
4)地面分布式仿真与评估等领域。
科研环境:团队拥有总面积超过上千平米的十万级净化大厅,创新设计并研制了国际首套分布式航天器设计、全向仿真和评估平台。置有API激光跟踪仪、Renishaw激光干涉仪、RTLab分布式实时仿真系统、诺瓦泰GPS接收设备、NI通讯板卡、DSP/ARM仿真开发板、泰克数字示波器、QNX实时操作系统、视频采集系统等仪器设备。
科研成果:团队面向分布式航天器系统技术,承担国家重大专项3000万元背景预研课题,并将成果应用于我国全新一代分布式测高军事卫星中;同时,作为副总师单位,承担民口重大专项“L差分干涉SAR”卫星系统编队技术研究。另外还获得过国家863计划,国防科工局民用航天,国家自然基金和航天基金等科研项目支持。近五年的科研经费超过5000万元。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,包含GNC,TAC,ASR,AST等权威期刊6篇;SCI期刊20余篇。申请国防专利10余项;主持编写《卫星稳定编队与组网技术》高分丛书1本。
研究方向:
1)鲁棒控制理论的发展及其应用;
2)人在回路仿真系统的开发及飞行品质的评估;
3)柔性飞行器的建模、控制及验证;
4)智能结构动力学特性的研究及其在飞行器上的应用。
科研环境:学院2017年引进“上海千人”陆蓓教授,成立了该团队,目前实验室在筹建中。
科研成果:目前正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,同时与中国商飞、航天八院、气动中心等相关单位展开深度合作。
研究方向:
科研环境:实验室具有高分辨率成像系统、实时处理开发平台及高性能计算平台,拥有自主研发的图像复原/超分辨率重建、图像识别及测试评估软件;与上海强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建有联合实验室。
科研成果:团队致力于航空航天领域图像识别、航空维修、航空气象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。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863计划、高分重大专项、民机专项等研究课题,并同国家气象局、航天八院、中航工业等科研单位开展广泛密切的科研合作。主要参与完成的汉字识别成果用于清华紫光、日本富士通等国内外多家公司的OCR产品中。主持完成的“台风强度客观估计系统”在中央气象台近年的台风预警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主持完成的高分重大专项**应用基础技术测试评估规范体系在2015年总装航天研发中心组织的全国性测试评比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近年来,发表论文100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10项、软件著作权3项,出版专著1部。
机场跑道异物监测系统 飞机健康管理系统
研究方向:
1)飞行动力学与控制;
2)民机先进飞行控制技术与品质评估;
2)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;
3)近空间飞行器制导与控制;
4)无人飞行器系统开发。
科研环境:飞行器控制实验室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数字飞行模拟仿真平台、主动侧杆及人在回路仿真平台、机电作动器健康管理平台、固定翼/旋翼无人机系统等。并与中国商飞成立“先进飞行控制联合研究中心”。
科研成果:团队致力于航空航天领域飞行器控制、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、先进飞行控制理论与实践以及无人飞行器(飞机与飞艇)系统开发,先后承担国防科工局“大型民用飞机电传与主动控制技术演示验证”,工信部民机专项“混合非相似电传飞控系统先期技术研究”、“民机主动侧杆控制技术研究”、“人机混合决策智能飞行控制系统演示验证”以及其它国防预研项目、国家自然基金“纵列式无人机故障诊断与自修复控制”等二十多项项目,在国家大飞机专项健康管理与飞行控制领域占据一定的地位。获得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,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等多项奖项。近年来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、软件著作权1项、发表论文50余篇(其中SCI收录6篇,EI收录30多篇)、教材与专著2部。
固定翼无人机平台 四旋翼无人机实验平台